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更广泛的财务压力和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给美国消费支出以及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资料图】
在生活成本飙升的情况下,许多美国人正努力偿还卡债,这让美国零售业对今年返校购物旺季持谨慎态度。从梅西百货到富乐客(Foot locker)等多家行业巨头最新公布的二季度业绩和三季度指引显示,进入下半年,美国消费者支出面临压力。
同时,富国银行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拖欠率近来激增,尤其是中小型银行,资产排名100开外的银行的信用卡拖欠率已接近8%,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峰值。
德意志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莱恩(Brett Rya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美国消费者将面临诸多挑战。”
零售业谨慎预估全年业绩
根据美国老牌百货连锁公司梅西百货今年二季度的财报,公司该季度实现净利润7100万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3500万美元。不过,尽管如此,考虑到需求疲软的迹象,以及信用卡付款未偿债务的增速超过预期,梅西百货仍维持全年业绩目标不变。
美国百货公司长久以来一直有商店信用卡业务,一般只能在商店内使,通常可提供购物优惠或红利点数。信用报告顾问乌尔茨海默(John Ulzheimer)表示,这些信用卡的风险通常比传统信用卡要高,利率更高,信用额度则较低。
梅西百货的财报显示,信用卡拖欠率上升使该公司二季度信用卡收入降至1.2亿美元,较前一季减少8400万美元。
“逾期付款的增长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阿德里安·米切尔(Adrian Mitchell)在当天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这个问题在6月和7月“加速”。
米切尔说,这种情况正在侵蚀公司业绩,导致信用卡收入同比下降36%。由于消费者杠杆指标恶化,梅西百货正准备进一步增加其信用卡业务的“坏账”拨备。
梅西百货将拖欠率的上升归咎于消费者面临的更广泛的财务压力和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我认为信用卡收入反映了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消费者面临的一些压力。”米切尔说。“这关乎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我们知道后者将在未来一两个月成为焦点——汽车贷款以及抵押贷款。”
无独有偶,美国另一零售巨头诺德斯特龙的管理层同一天表示,拖欠情况目前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可能“导致下半年乃至2024年出现更高的信贷损失”。
科尔百货也在23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二季度“其他收入”(主要是信贷业务)下滑3%。
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消费者支出仍保持相对韧性,但投资者和专家表示,拖欠率上升可能预示一些消费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即将到来的联邦学生贷款偿还高峰无异于雪上加霜。
经济衰退“红灯”亮起
不过,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0.7%,超出市场预期的0.4%,为2023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6月数据也从0.2%上修至0.3%。扣除机动车和汽油消费,7月核心零售金额环比涨幅达1%。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累计加息了525个基点,但得益于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加上美国国内劳动力持续吃紧,使得工资延续强劲涨幅,美国消费支出保持弹性。但随着这部分“超额储蓄”的消耗殆尽,实际工资涨幅难以支撑消费继续增长,前景正变得“愈发黯淡”。
莱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基本假设仍然是,消费者支出在第四季度会出现下滑,从而将经济拖入温和衰退,并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消费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的韧性和第三季度的强劲开局,提高了经济免于衰退的可能性。”
美国在线借贷平台LendingTree称,美国信用卡利率均值已从2022年一季度的14.56%升至目前的24.37%。
车贷拖欠率也显著上升。根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发布的数据,二季度美国车贷和信用卡债务增速,已经超过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最新的《家庭债务和信贷季度报告》中称,美国人信用卡欠款余额在二季度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3万亿美元,同时家庭债务总额达到17.06万亿美元。纽约联储称,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的申请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因信用评分较低被拒贷的借款人数量也“水涨船高”。这表明在今年春季几家区域性银行倒闭后,银行信贷收紧的趋势仍在继续。
信用卡违约率的上升无疑“给中小型银行带来更大的压力”,富国银行在报告中如是写道。继本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十家美国银行信用评级后,21日,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下调了五家美国地区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两家银行的评级前景展望更新为“负面”。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KBW纳斯达克地区银行指数(KBW Nasdaq Regional Banking Index)本月迄今累计下跌逾9%。
回顾历史,信用卡拖欠率激增的趋势几乎都在经济衰退前先行“亮红灯”。不过,富国银行在报告中称,尽管“许多消费者正在耗尽信贷,而收入增长急剧放缓”,但经济仍有缓冲。因此,该行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24年经历相对温和且较短期的衰退,然后迎来复苏,后者并可能持续到2025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