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环球快报:反击西方媒体恶意抹黑,《环球时报》记者独家探访西藏寄宿制学校

2023-04-06 10:26:23 来源:环球时报客户端

【环球时报赴西藏特派记者 樊巍 曹思琦 单劼】近期,3名以个人身份为联合国服务的“少数族群议题特别报告员”以个人名义发表报告声称,中国通过寄宿学校在“文化、宗教和语言上同化藏族人民,影响了约100万名藏族儿童”。一些西方媒体借此恶意抹黑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寄宿制学校。《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西藏拉萨走访时发现,被有些西方人“妖魔化”的西藏寄宿制学校,对于来自西藏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而言,却是真正的寻梦之地。许多孩子在这里认识到世界的多彩,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资料图片)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决定这是最好的方案

每周五下午,初三学生嘎松措加回到家后,都会与父母分享这一周在学校的见闻。16岁的嘎松措加老家位于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在拉萨开了一家小卖部,望女成凤的他们将嘎松措加送到了拉萨市第一中学。去年,升到初三的嘎松措加和许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寄宿生活。嘎松措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的老家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条件,因此父母把她送到拉萨的学校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校住宿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还能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独立生活,“每周五爸爸妈妈会来接我回家,他们对我在学校的寄宿生活非常放心。”嘎松措加称。

嘎松措加的求学经历是许许多多来自西藏偏远地区孩子的缩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近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在西藏兴办寄宿制学校与当地特殊的人口分布和地理条件有关。因为西藏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很难实现就近办学。此外,西藏多山的地理环境,导致很多学生上学交通不便。实践证明,通过寄宿制学校把学生集中起来是发展西藏教育效果最好的办学方式。

“西藏自治区面积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英国、29个瑞士,而2021年数据显示,西藏常住人口大约有364万人,相当于英国的5.4%、瑞士的41.7%。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为3.04人/平方公里。实际上,除了拉萨等较大城市外,其他地区人口密度更低,比如西部的阿里地区为0.33人/平方公里,北部的那曲市为1.36人/平方公里。在这种条件下就近办学势必造成学校规模小,办学不正规。”扎洛介绍称,1978年改革开放前,西藏实行就近办学方针,每个村庄都有小学,全区总计有6819所小学,平均每所学校有学生38.5人,每个年级不到10个人。学校规模小,就很难给每个年级、每门课程都配备专业的老师。“因为西藏没有那么多老师,所以每个老师都要讲授多个科目,这就必然造成教学不专业,教学质量不理想。当时考核发现,西藏农牧区小学毕业生实际只能达到3年级水平。统计资料也显示,1978年西藏的初中入学率为6.5%,高中入学率为5.3%,农村学生考上中学的人极少,说明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了失衡问题。只有通过寄宿制学校把学生集中起来,办有规模的学校,才能整合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

此外,西藏地区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东部的横断山区,绝大多数地方山高谷深,行路十分困难。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交通不便以及行路危险仍然存在。“西藏许多农牧民家庭刚摆脱贫困,还没有能力购买汽车,孩子们每天徒步上学需要花很长时间,还要跋山涉水,道路艰辛而充满危险,因此让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孩子住到学校里,避免每天往返走山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风险。”扎洛称。

西藏地区的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在西藏特殊的条件下发展教育,几十年来国家进行了各种探索,比如老师骑着马在草原上巡回教学、上门教学,开办帐篷学校、农闲学校、夜校等。早在上世纪50年代,西藏已针对边境地区和职业培训实行过寄宿制。当时发现这种方式效果很好,但受限于政府财力不足,没有能力为更多学生提供住宿和餐饮保障。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针对当时西藏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提出农牧区教育应以寄宿制为主,由中央政府给予财政支持。此后,西藏寄宿制学校才快速发展起来。“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西藏发展寄宿制学校,符合西藏的实际条件,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是最有利于当地学生和家庭的办学模式。”这位教育工作者称。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实际上,西藏的寄宿制学校多采用半寄宿制,即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校,周末两天回家与亲人团聚。还有一些牧区学生家离学校很远,因此相关学校多采用“大周末”制,即连续上学10天或20天,然后放假4天或8天。“寄宿制主要针对家离学校较远的农牧民子女。学生住在学校,课余时间有老师辅导学习,学习效果较好,因此一些城镇户籍的学生也要求寄宿。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学校也允许他们寄宿。如果一些农牧区孩子的家庭迁移到城市生活,他们也可以离开学校与父母住在一起。把孩子送往寄宿制学校上学的父母也可以随时选择走读的方式。“事实上,西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寄宿制学生的‘进’‘出’变动,每天都在发生。”扎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在拉萨市第一中学,嘎松措加接受的是双语教育。她不仅要学习国家通用的语文教材,还要学习藏语教材,用藏语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以及一些藏语文学名篇等。在这个过程中,嘎松措加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的爸爸妈妈只会讲藏语,在进货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用普通话沟通,这让他们感到有些为难,这时我就变成了他们的翻译小能手。”嘎松措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双语教育使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她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藏语老师,或者是研究藏语言文化的学者,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让藏族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是西藏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环球时报》记者在拉萨市第一中学等多所当地寄宿学校了解到,拉萨的寄宿制学校与西藏其他学校一样,都实行双语教学,同步学习藏文和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普通话),绝大多数学校还开展了三语教学,为学生开设了以英语为主的外语课。扎洛介绍称,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有助于跨族际的信息交流和团结凝聚,而藏语是西藏农牧区广泛使用的社会交际语言,因此双语教育符合西藏的语言使用现状。

《环球时报》记者在这些寄宿制学校也了解到,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周通常有7个课时的藏文课,与数学等其他主科课时相同。学生们会用藏语和普通话同步学习语文和历史等课程。在中考和高考这两次对中国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考试中,藏文考试的比重也很大。以中考为例,藏文与普通话各占60分。许多学校甚至还会为有兴趣的汉族学生开设藏语课,教授一些藏族日常用语,以便他们更好地与藏族同胞交流。“实际上,现在西藏的藏文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博士阶段,体系完整成熟。可以确定地说,现在西藏掌握藏语文的人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扎洛称。

在拉萨市第一小学教育城分校执行副校长洛桑云丹看来,开展双语教学无疑拓宽了学生们的成才之路。他表示,比如一些孩子在掌握藏语技能之后,未来可以从事藏医药的研究,西藏有专门的藏医药大学,都是采用藏语学习藏医药知识。此外,西藏文学、西藏历史等学科领域都需要使用藏语学习。

在学业之外,这些寄宿制学校还会为学生们设有宿管或是专职的生活老师,帮助照料学生。在业余时间,学校还会开展包括西藏传统歌舞、乐器、藏戏、绘画在内的文体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藏族传统文化,许多极具艺术天赋的学生也因此走上了弘扬藏族传统艺术的特长之路。

为帮助西藏的孩子更好地接受系统的教育,西藏地区还出台了扶持性政策。《环球时报》记者在拉萨当地的寄宿学校看到,西藏地区已全面落实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一些农牧民、贫困以及有着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在教育阶段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这种为寄宿制教育提供的扶持性政策显著减轻了许多家庭的教育负担,对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意愿产生正向激励,这也是西藏中小学入学率持续提高的重要原因。扎洛称,现在西藏的中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100%,是历史上接受教育人口比例最高的时期。

为西藏发展培育人才

“我的学生很早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把考入内地省份的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设为奋斗目标。很多走出去的藏族孩子在学成之后还是选择回到西藏建设自己的家乡,”拉萨市第一中学的数学老师加央克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亲人的不舍和家乡的热爱是这些藏族孩子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在经过大学高等教育的洗礼后,他们确实能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扎洛看来,寄宿制学校为西藏的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西藏正在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人才。近年来,西藏每年有近两万名高校毕业生,他们有力支撑了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寄宿制学校,培养这么多高素质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寄宿制学校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西藏偏远地区农牧民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环球时报》记者在拉萨的寄宿学校内深刻地感受到,在实行寄宿制后,来自西藏阿里、那曲、昌都等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与大城市的学生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同等条件的学校教育,城乡教育差别因此逐步缩小。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拉加当周就是寄宿制学校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他出生于藏区,高中毕业后考到北京,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在内地深造和工作十多年。拉加当周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教育组团式援藏”政策极大地弥补了西藏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好地调配了全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支援西藏各地,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雪域高原的各族儿女同祖国内地其他地区一道,都能充分享受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教育。

“总的来讲,寄宿制学校只是一种办学形式,其内容因地而异、因校而异。部分西方政客给西藏寄宿制学校强加一种‘原罪’,并以此牵强附会,抹黑西藏的寄宿制教育,这种手法十分可耻,”扎洛说,还有人把西藏推出的15年免费教育解读为对青少年人身控制的延长,更是有违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增加受教育年限意味着知识积累增加、劳动能力提高和自我认知的提升,这也是联合国提出的重要发展指标。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寄宿制教育多种多样、富有人性、充满活力,为许许多多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成长的优良环境,成为他们开启光辉人生的“金钥匙”。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