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极端天气拖累经济增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天天快消息

2023-07-05 11:05:15 来源:国际商报


(资料图片)

■ 周 密

中国商务新闻网在地球生物圈这个存在广泛互动的环境中,大气环流、洋流时刻不停,天气的互动影响远比经济的全球化强度更高、影响机制也更为复杂,其冲击更不可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就能够应对的。早在年初,影响太平洋水体温度的天气将由拉尼娜转为厄尔尼诺的预警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厄尔尼诺更是为升温加了一把火。北方地区,气温升高创新纪录,干旱和火情风险明显上升;南方地区,暴雨频繁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野山火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烟尘甚至跨过大西洋影响到欧洲。在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经贸活动的压力,应对不力可能造成更多地区的经济下行和民众生活困难。

农业是受天气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不论旱涝还是风灾,都会导致农作物的损失。而光照、温度和降水的异常,则会干扰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对于采用现代化农业设施较少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外部天气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缺少温室大棚等小环境的创造力,农作物的减产可能更为普遍。当前的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中,美国是包括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国。受生产成本和种植面积所限,美国农场主和农民也无法对这些全球贸易量巨大的农作物通过大棚加以管理。极端天气将可能显著减少全球农产品产量,进而降低可供出口的农产品数量,明显推高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农产品进口国多为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为满足必要的市场供给,这些国家可能不得不支出更多资金,进而使得本不宽裕的外汇储备变得更为紧张,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应该看到,农产品还同时扮演着农产品加工和工业原料的双重角色,也有着广泛的产业链连接,供需平衡的改变可能对包括生物燃料、饲料、农药、化肥、农业机械、餐饮等诸多行业的需求造成广泛的影响,更可能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工业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相对温和,但也不可忽视。在疫后复苏的关键一年,全球产能的复苏在年初表现明显。作为评判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反映出市场对经济活动未来的预期。库存管理是制造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农业相比,工业的全球化程度更高,经过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已经变得更为清晰,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也因此占据了主要位置。受此影响,即便是局部地区或某个国家的极端天气对其产品供应能力的冲击,都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被放大成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将推动更多国家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加剧近年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对市场经济的破坏和冲击。然而,极端天气的影响往往是短期的,与制造业这种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经济活动本身存在着周期的不匹配,以应对短期冲击为目的的制造业再岸化举措可能会扭曲制造业发展的产品生命周期,破坏创新的逻辑与进展,改变国家间制造业的竞争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加因为供应不足、不稳而推高本已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大。

服务业因为相对灵活的方式对极端天气的适应力整体较强。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支持下,服务活动可以较为灵活地调整。但是,包括龙卷风和高温引起的火灾,甚至可能出现的局部严寒冰冻灾害,对不少服务业发展所需要依赖的通讯基础设施造成的冲击不可小觑。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更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进而对商业活动造成冲击。

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既需要各国加强气候问题领域的合作,加快行动,从中长期看,应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冲击,又需要对天气脆弱群体提供特别关注和支持、增强企业防灾风险意识和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推动天气保险产品开发使用、增强国际物流信息交换和服务网络韧性、适当增加各种层级的应急保障能力。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返回顶部